【曹刿论战说课设计】曹刿论战说课稿

今天语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到了曹刿论战说课设计。《曹刿论战》通过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阐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赞美了曹刿的爱国之情。这篇曹刿论战说课设计可以迅速让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做到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相信对大家的授课有一定的帮助!一起来看看。

曹刿论战说课设计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古文,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该篇简明完整地记录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齐鲁长勺之战,文章没有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生动地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对于战争的重要性。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寓知识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课文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理清课文思路和结构,领会文章剪裁精当的写法,并背诵全文。

(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形象。

(4)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曹刿的爱国主义精神。

(2)热爱祖国、热爱社会,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3、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行文结构脉络、人物形象分析,课文的背诵。

难点:

(1)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说教法】。

本堂课我主要采用:问题导入法、点拨法、讲解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本文是短篇精品,内容丰富。字词句方面,根据九年级学生已有的文言知识水平,大致能够理解。因此我准备以一得引多得的自学辅导设计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起来。

【说学法】。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通过以下方式学习本文

(1)加强文言文朗读。在朗读中找准语感,在朗读中体会语言特色,在朗读理解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在朗读中背诵积累。

(2)鼓励学生课堂讨论,提出质疑、探究并解决问题。

(3)注重及时的课堂训练,检测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设计】。

一、自读课文,问题导入。

老师播放古典音乐,并在课件上显示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先自读课文

1、曹刿和谁论战?谁是主人公?鲁庄公、曹刿。

2、论的是哪一次战役?长勺之战。

3、课文三段话分别照应了战争的哪几个阶段?战前、战中、战后。

二、题目切入,理清思路。

老师以课文题目切入,继续追问学生本文为何不以长勺之战为题,而已曹刿论战冠之?。

作者的重点不是写战的过程,而在于论,因此,作者针对题目对材料进行了删减取舍,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主要表现在,全文三段文字,一、三段文字分别围绕着何以战和克之故进行详细的论问对,而对战斗过程只是在第二段中寥寥几笔结束。这是本文的结构概括。

【这一问题的设置,主要是想让学生在关注题目中的论字的同时,对文章有一个初步整体的理解,这是学习本文的起点。同时通过学生学生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对文章篇章结构(战前、战中、战后)及部分语句如乃入见、何以战、可以一战、既可,公问其故等有更透彻的理解,由言悟文,文与言得到较好的结合,习与教做到较好的互动。学生在读课文时,由题目中的一个论字会有所体悟,理解本文重点在论而非战。】。

三、背景介绍,理解主题。

1、本文重点在论,在于庄公与曹刿的问对,但因历史久远,谈话中涉及的许多字词字词背后的含义、文化意蕴学生已经不太了解,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

接下来,老师先讲解课文的相关背景知识和重点字词,有疑问的学生先分组讨论、讨论不得查阅参考书、实在不理解再提问老师。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背景知识: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贵族家里有许多奴隶,当时诸侯国没有常备军,一旦开战,由各将领将家丁、奴隶、平民组织起来作为军队,用战车进行作战,战车上由一人驾车,称为御,两人执长矛作战。打仗时,通常是双方排好阵,称为对阵,阵字常写作陈字。擂鼓,表明作战开始,战车向前冲杀;鸣金,即撤兵,收缩队伍。打仗,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大事,开战之前,必定会祭祀宗庙,求得祖宗、神灵的保佑,仪式很隆重,由国君亲自祭祀天地、祖宗,献上猪头、牛头、羊头等最好的祭品,称之为牺牲,作战胜利后,战利品除了国君拿一部分,大部分奖赏给将领们,士卒们往往所得甚少。

这里,将文中重点字词贯穿于春秋时期的作战方式及文化背景来讲解,可以激发学生对探析文言字词和古代文化的兴趣。

讲解完毕后,再播放一个春秋战国时期作战的视频,ppt呈现一张战车图,标出轼、辙的部位及战车上作战人员分配,让学生对牺牲轼辙御帛等字词有准确的理解。这也是对前面所学重点字词的一个巩固。

2、先前学生已经明白了本文重点在论字上,教师将文中两人问对的语句重新编排投影呈现出来,让学生先分角色朗读这两段,再试着翻译文中两人对答的话,注意人物语气。

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

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这两段文字是本文重点,更是关于论的战争思想的体现。在学生大致了解了这两段文字的意思后,引导学生思考:从两人战前、战后的对答中,你能看出二人思想区别何在吗?。

这一问题是试图让学生理解文字的基础上感悟文字背后的内容。以言品文,通过师生交流,让学生理解曹刿通过逐步否定庄公的回答民弗从也神弗福也及故克之故逐之引导他明白取信于民,人心向背对于战争的决定作用以及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至此,本课教学完成了对史传所告诉后人的关于战争的战略与战术思想。

四、趣味写作,品味人物

本文选自《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左传》是一部史学名著,是配合《春秋》写的编年史,通俗地说,是为《春秋》做注的。尽管文字优美,但毕竟是史传,不是文学作品,本文力图通过人物对话内容来形象地体现人物个性,但缺乏人物动作与神态描写,在这一方面本文中尚有可开发的空间,因此,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根据你对人物的了解能否在人物对话面前上适当的动作或神态,教师投影呈现几个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以另行添加设置,但是要说说为什么?。

(揖而坐 正身 笑 正色思之 避席而拜 让 振臂 挺而立 高声 急 止 指呼 )。

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遂逐齐师。

这一语言训练旨在让学生通过想象人物的动作与神态前后的变化来表达对人物性格的理解,丰富人物的形象,进行个性化解读,更能从言中品味到文的内容。减少了文言文学习的枯燥感,增加了趣味,也让人感到了语文的味道。

【说板书设计】。

《曹刿论战》。

战前何以战。

战中公与之乘,战于长勺略。

战后问其故。

(本文行文思路清晰,板书也不宜太过复杂)。

【小节】。

总之,我在设计本课时,一方面尽量避免上成文言字词串讲课,文言语句翻译课;另一方面避免把文言文当作现代文来教,一味地进行思想挖掘和情感体悟,成为文学欣赏课。我试图探索以文带言、文言结合的教学方法。

以上就是语文网小编分享的曹刿论战说课设计的全部内容,此分享对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非常有帮助,小编祝教师朋友们工作顺利!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