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教师合作文化,促进教师群体发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实质上是重建学校文化的过程,也是以人为本、实施文化管理的过程。教师学校的主体,是学校的第一资源。认真抓好文化重构,着力建构教师合作文化,构建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是新课改赢在起点、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建设高品质的教师文化,实现高品德、高智力、高学识、高能力、高创造力人才的聚集,是一流名优学校队伍建设的最重要走势。基于教师文化建构的视角,我校积极建构教师合作文化,努力促进教师群体发展

一、绘制愿景,激发合作动力。

作为曾培育过著名数学家张广厚等一大批优秀学子的省首批重点中学,立足品牌重塑和提升,唐山市开滦二中正着力推进“二次创业”发展战略。成功在“势”,认真抓好文化重构,着力建构教师合作文化,构建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是我校赢在起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即以教师自愿为前提,以“分享(资源、技术、经验、价值观等)、合作”为核心,以共同愿景为纽带把教师联结在一起,互相交流、共同学习、促进发展的组织,其特征是平等、共享、多赢、实践、和谐,其核心是合作文化的形成。

着眼学校“二次创业”,学校制定了“市内一流、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国际接轨”的学校发展愿景。教师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本,教师在践行生涯规划中释放生命的光彩、体验到职业的幸福;学生的成长,学校发展是载体、教师发展是关键,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生成人、成才之本,是教师从优秀到卓越之基,是学校可持续发展之源。立足构建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在全体教师制定了年度和未来三年发展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各个教研组、学科组、课题组等都制定了各自的团队发展愿景。

合作文化学习发展共同体内的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职业群体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态度倾向与行为方式的综合反映。发展愿景,成为学校每个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共识”的核心价值。这种和谐的文化氛围激发着教师学校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无形中形成群体的合力,成为教师群体发展的动力。

二、优化环境,凸显合作张力。

建设教师合作文化,目的在于鼓励教师之间沟通、交流,鼓励教师之间教学技能和专长得到分享,培养教师团队合作情感。基于教师合作文化根植于温暖的、信赖的、支持的环境之中,学校积极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发展环境。

教师在书香沐浴中提升。书籍是固本培元、积蓄底蕴最好的养分。为让读书成为我校广大教师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除了征订各类教育教学报纸杂志外,学校每年多次派人赴北京等地购置最新出版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快乐书吧”(教师阅览室)、“读书俱乐部”成为开展教研、放松心灵的一方净土,心灵碰撞、沟通交流的平台。我校还利用功能完备的校园网络系统,建立“电子教学仓库”,开辟了一个专门的空间,为教师们搭建了研究资料的存储平台、研究成果的展示平台、研究经验的共享平台、研究数据的检索平台,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份宝贵的电子档案。科研处建立的“园丁汗雨”(博客),成为展示我校教科研成果的良好平台,成为开展校本培训工作的重要载体,有效地激发了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让专家与大家零距离接触。2010年3月,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副主任、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主任、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茂森教授来到我校作新课程改革报告;还请到北京师范大学几位专家到校讲学。2010年7月,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到北京师范大学集中进行新课改培训,与北京师大的陈健翔教授、杨明全院长、周颖博士、尹力博士等教育大家们的零距离接触,开阔了教师的眼界、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选树团队核心领军人物。2010年6月,学校委托校外教育专家为评委,从学校骨干教师中评选出7名治学态度好、科研能力强、教学效果优的优秀老师作为学校首批青年教师成长导师,学校与这些导师签订了《导师协议书》。协议书规定了导师的权利和义务。导师制,推动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筹建“名师工作室”,带动教育团队快速成长。

建立有利合作的评价机制。学校的考核与评价更多地指向团队,着力为学校的组织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也为课程改革提供良好的组织氛围。针对以往过于强调量化性的、针对教师个人的评价体系易把教师引向异化发展歧途,不利教师合作文化建设的弊端,学校积极引入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发展性评价制度,还积极推进“捆绑式评价”,即创建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教研团队,把对个人工作的认定与对团队(学科组、课程组、教改组、课题组、项目组等)表现的评定联系在一起。发展性评价给教师营造了一种共同参与的环境,减少了教师之间相互敌视、教师与领导间互相埋怨的局面,创造了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沟通的机会,为自然合作教师文化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和谐的空间;“捆绑式评价”,使得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同伴合作达标,引领教师合作

三、展拓平台,生发合作魅力。

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得我校教师的角色发生新的变化:从单一的课程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合作者,从孤立的教学工作者转变为教科研的合作者,从被动的行政执行者转变为管理上的合作者。合作教师文化,是新课程深入实施的文化基础,也是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环境。着眼发挥合作文化的独特作用,我校积极拓展教师专业发展平台,进一步推进教师群体发展

创新集体备课模式。在组长带领下,每周确立一名主讲人,实施“备课—讲课—说课—听课—评课”周主讲教师制的集体备课模式,其特点是教师个体反思发现问题、借助教师间协作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依靠个人实践来实现改进。为使效果最大化,我们聚焦课堂,强调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教学反思和行为跟进的“行动研究”,实施“滚雪球”听评课,即开展“一人多次研讨式”或“多人多次研讨式”的“滚雪球”听评课活动。协作型的集体备课模式,把专业发展的权力和责任交给自己,包含了教师个人、团队和组织层面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协作式组织学习文化,使每个教师自主掌握自己的命运。

开展合作校本教研学校群体反思、集体探究提供平台,我们组建了学科教研组、年级活动组、课题研究组、校本课程开发组(项目招募组)等各类教师发展团队,组成教研学习共同体,积极开展合作校本教研的基础。目前我们合作校本教研活动,主要有关键教育事件研究、案例研究、课例研究、课程开发中的合作教研合作校本教研,锻炼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群体专业水平。

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学校积极开展“同课异构”的磨课活动、备课组(教研组)“团体智慧最佳设计展示”活动,还推出以“学术沙龙”、“专家陪席研讨”、“教育教学叙事”等方式进行集体反思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使不同学科的教师们分享教育的成果,吸纳教育经验,使教师个人的智慧转化成集体智慧,实现了共享共进,提高教师团队的反思能力和育人水平。

合作教师文化是一种引力场,它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今后,着眼学校“二次创业”发展目标,围绕培育“开放、合作、共享、变革、创新”的教师文化,我们要一直坚定地走下去。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