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的实证研究

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加以创新和运用,可以很好地创新和改进产品,优化企业经营管理和工艺技术流程。

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的研究情况,从相关文献中提炼出16个激励因素来设计问卷,对福州市沃尔玛四家分公司进行调查,运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得到3个公因子,构建我国知识型员工激励模型,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毕业论文网 /2/view—11437750.htm  关键词:知识型员工 激励因素 激励机制   一、我国知识型员工激励研究回顾   研究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首先要界定知识型员工的概念。

德鲁克认为,知识型员工是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和信息工作的人,他们生产的不是物质产品,而是知识和思想。

目前学术界基本认同德鲁克教授提出的定义。

笔者认为,知识型员工是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并运用于实践中,运用脑力劳动来提高工作效率的人。

我国最早研究该问题的是张望军(2001),他对我国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的排序如下:工资报酬与奖励、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挑战性的工作、公司的前途、有保障和稳定的工作

杨春华(2007)则发现对于知识型员工起相对主导作用的5个激励因素包括:个人成长与发展、报酬、有挑战性和成就感的工作、公平、福利与稳定。

魏新等(2015)归纳出4个激励维度:组织认可、薪酬福利、组织文化、?M织氛围。

他发现知识型员工对组织认可和非物质激励的期望较高。

国外对于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的研究相对成熟,国内则处于探索阶段。

同时国内早期和近期的研究结果呈现轻微差异,薪酬依然是非常重要的激励因素,但未必是最重要的因素,当代的知识型员工同样注重自我发展。

由于经济环境变化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我国知识型员工的数量增加,员工结构有所变化,企业的激励机制也应当与时俱进。

因此对我国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的研究正是当下。

二、实证分析   (一)调查对象   笔者对福州市沃尔玛A、B、C、D四家分公司的管理者及普通员工发放问卷

总共发放问卷251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40份。

根据本文对知识型员工的定义,筛选出职业为市场、运营、人力等知识型员工共150名,非知识型员工90名。

(二)激励因素的获得   笔者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设计完成了包含四个激励维度的调查问卷,得到17个激励因素,并进行了预调研,修改问卷,最终得到16个激励因素

(三)研究假设的提出   1.研究构思。

将16个激励因素依据相关性处理进一步归类,分成四个维度

具体因素见表3。

(四)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的统计分析   1.研究工具与方法。

问卷具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背景资料,第二部分是对激励因素重要程度的判断,要求被试者针对16个激励因素用5点量表记分,可以得到各个激励因素的重要程度得分。

通过对不同员工回答结果的累加,可以得到员工激励因素的排序。

本次调查对象中,男性占38.33%,女性占61.67%;大专及以下占19.17%,本科占74.17%,硕士及以上占6.67%;18—25岁占21.67%,26—30岁占23.33%,31—40岁占23.33%,41—50岁占26.67%,50岁以上占5%。

本文使用SPSS22.0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1)描述性统计。

知识型员工与非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重要程度选项进行排序,可以得到各项激励因素重要性程度的具体情况(表4)。

可以看到,两类员工认为重要的激励因素存在明显差别,侧面检验了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重要性的排序。

(2)两类员工激励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对比。

传统观念中,薪酬福利员工激励最重要的因素

根据统计数据,虽然薪酬福利都位于前置位,但在得分和排名上略有差别(知识型员工4.13,非知识型员工4.50)。

知识型员工来说,在经济环境转型和教育质量升级的今天,金钱对于他们的吸引力仍然很强,但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由于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重视,加上他们具备出色的技术与资质,有能力获得心仪的薪酬,使物质生活得到保障,因此他们更看重工作氛围和个人发展。

知识型员工多数工作内容单一简单,工资较低,因此他们更注重薪酬福利

从周边因素看,知识型员工在能获得较为稳定的收入之后,看重团队合作和人际关系。

由于员工之间掌握的技能有所差别,内部竞争较小,员工愿意和谐相处。

相对的,非知识型员工对团队合作和人际关系的重视程度略低。

至于工作保障,知识型员工激励程度比非知识型员工低(知识型员工4.01,非知识型员工4.31)。

知识型员工是脑力劳动者,专业能力强,不可替代性较高而流动性较低,他们更希望从工作中获得肯定和收获兴趣。

而非知识型员工大多数从事较为低端的工作,他们迫切希望能得到工作保障。

两类员工都认同公司前景和管理制度,从数据得出,知识型员工在这一点上会比非知识型员工略看重一点。

外部来说,企业必须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才会吸引到优质员工;内部来说,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必要的,管理者要建立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和良好的上下级关系,使知识性员工感觉到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

工作本身出发包括工作责任和工作兴趣。

虽然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工作兴趣在排名上略低于非知识型员工,但是结合工作责任和工作兴趣的综合排名,是优于非知识型员工的。

这两个因素属于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

(3)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因素分析。

问卷效度检验结果显示,KMO>0.8,说明该数值适于做因子分析(>0.8)。

此外,巴特利特球型检验的显著性   F1因素:由6个因素构成。

把周边激励因素工作激励因素中的工作责任以及外部激励因素中的公司前景、参与管理和管理制度合并。

工作责任、公司前景、参与管理和管理制度都和外部环境有关,此外周边因素也是外部环境的一部分,称为外部激励因素

F2因素:由5个因素构成。

这5个因素都和工作内容有直接联系,称为工作激励因素

F3因素:由4个因素组成。

这些因素都和员工个人成长有关,称为成长激励因素

(4)相关分析。

如表7所示,对知识型员工的分类激励维度与总体激励效果作相关分析,可发现二者的相关系数均具备统计上的意义,并且与总体激励效果呈正相关(在0.01水平下显著),基本上支持了假设H1;各激励维度相关性系数有所不同,支持了H6;从各激励维度系数与总体激励效果的系数分析,最大的外部激励因素,达到0.933,表明外部激励因素对总体激励效果影响最大。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根据上文的描述性统计和因子分析,可得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成长激励因素工作激励因素外部激励因素3个维度构成,每个激励维度知识型员工的重要性程度各有不同,但他们对外部激励因素的期望更高。

2. 知识型员工和非知识型员工具备不同的个性特点,对激励因素的期待也有所不同。

前者看重双因素理论中的激励因素,后者则更注重较为基础的保健因素

管理者在采取激励措施的时候应该有效区分员工特质,加强激励针对性。

3.对知识型员工而言,外部激励工作激励成长激励激励效果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   (二)建议   1.注重非物质激励方式   管理者应该把工作激励因素作为基础,具体而言就是薪酬福利激励因素,并且要注意实施基于公平为基础上的福利组合。

知识型员工工作激励因素的期待不如外部激励成长激励

管理者需要弱化传统意义上物质激励方式的重要性,有的放矢采取非物质激励方式。

当然,这并不表示一味满足知识型员工的需要,一旦超过了激励效用函数的临界点,激励效果将会递减。

激励的方式以及相关的度,是管理者需要把握的。

2.改善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将使员工身心愉悦,同时也是保障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基础条件。

工作?h境不仅仅是指场地设备、工作场所等刚性条件,更重要的是企业的组织文化、人际关系、管理制度等弹性条件。

刚性条件是前提,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弹性条件则让知识型员工感受到自主、自在和公平。

由于知识型员工绝大多数受到良好的教育,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独立自主性,他们敢于向管理者挑战,对弹性的工作环境就更为注重。

因此管理者不能只把焦点放在刚性环境的改善,要多考虑知识型员工的需要。

3.帮助员工成长   员工成长包括短期成长和长期成长

短期成长员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内容,或增加或减少。

员工自我感知到挑战性和自主性,自我效能感提升,员工自身将得到成长

长期成长指企业协助员工拟定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员工反思职业生涯规划与公司发展的匹配情况,和管理者和与其他同事的团结协作怎样等等。

参考文献   [1] 彼得?德鲁克.知识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 张望军,彭剑锋.中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01,22(6):90—96.   [3] 杨春华.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设计――基于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现状实证研究的探讨[J].工业技术经济.2007(11):23—25.   [4] 魏新,邓建围,邱雪.知识型员工非物质激励效果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12):76—79.   作者简介   沈子淋(1993—),女,福建福州人,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与运营管理。

0 次访问